近年来,CAR-T疗法凭借其极具革命性的治疗效果,已然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其通过对患者自身免疫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可精准地靶向癌细胞,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可能性。截至2023年,全球CAR-T疗法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则是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市场之一。
技术突破助力临床转化
从诺华的Kymriah到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全球范围内已有8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最新的相关数据表明,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BCMA靶点疗法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90%之高,而且中国的科研团队还在实体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这些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CAR-T疗法的适应症范围,从而为其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千亿市场背后的推动因素
随着医保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CAR-T疗法的可及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预计在2024年,国内CAR-T疗法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元,其年复合增长率能够维持在65%以上。在资本市场方面,药明巨诺、传奇生物等企业的市值呈现出飙升的态势,这充分反映出投资者对于细胞治疗这一赛道所具有的强烈信心。从政策层面来看,“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已经明确地将细胞治疗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状
虽然CAR-T疗法的前景一片广阔,但它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如生产成本高昂(单剂超过百万元)、产能存在瓶颈等诸多挑战。不过,整个行业也正在积极地通过推进自动化生产以及通用型CAR-T的研发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值得注意的是,mRNA技术有望将CAR-T疗法的制备周期从原来的两周大幅缩短至72小时,这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未来五年,随着适应症的持续拓展以及支付体系的不断优化,细胞治疗市场很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全新支柱。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CAR-T疗法的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届时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地位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